中国寨卡疫情/寨卡病毒在中国有吗

2016年寨卡病毒疫情的介绍

1 、寨卡病毒疫情通过蚊虫叮咬传播,感染后症状与登革热相似 ,包括发烧、疹子、关节疼痛 、肌肉疼痛 、头痛和结膜炎(红眼) 。寨卡病毒感染者中,只有约20%会表现轻微症状,如发烧、皮疹、关节疼痛和结膜炎等 ,症状通常不到一周即可消失。然而 ,如果孕妇感染,胎儿可能会受到影响,导致新生儿小头症甚至死亡。

2 、患者信息:男性 ,28岁,广东省江门市人,近年在委内瑞拉经商(该国为寨卡病毒疫情发生国) 。发病经过:患者于2016年2月9日从委内瑞拉返粤 ,2月10日在返粤途中出现发热,12日抵达白云机场入境健康检疫时发现有发热、皮疹 。

3、日本外务省近日出台了安全旅行提示,强烈建议女性怀孕期间避免前往巴西或其他寨卡病毒流行的地区 ,要求所有到访疫情流行地区的游客务必谨慎,最好穿着长袖衫和长裤,使用防蚊喷雾 ,并避免使用蚊子可能“光顾 ”过的盛水容器。一旦出现疑似寨卡病毒感染症状,需及时向医疗机构报告。

2016年寨卡病毒疫情的应对措施

1 、世卫组织的一份声明中建议,应该加强对小头畸型和神经系统疾病的监测 ,特别是加强对该疾病集中爆发原因的研究 ,以确定其是否与寨卡病毒直接有关;鉴于小头畸形和神经系统疾病集中爆发的区域都是新近寨卡病毒感染的地区,因此要加强这些地区的公共卫生措施,减少感染 ,特别是孕妇和育龄妇女 。

2、目前尚无疫苗进行预防,最佳预防方式是防止蚊虫叮咬,保护人们免患寨卡病毒 ,要做到这一点可能就要使用驱虫剂;穿戴可使尽可能多的身体部位得到覆盖的衣服,采用纱网、门窗紧闭等物理屏障;以及在蚊帐内睡觉。

3 、日常监测与控制:开展以社区为基础的伊蚊密度监测,及时清除蚊虫孳生地 ,降低伊蚊密度。应急监测与控制:发现病例时启动应急监测,根据伊蚊密度采取应急控制措施 。宣传与沟通:健康教育活动:采取多种有效形式,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开展寨卡病毒病防控知识的宣传。

4、日本外务省近日出台了安全旅行提示 ,强烈建议女性怀孕期间避免前往巴西或其他寨卡病毒流行的地区,要求所有到访疫情流行地区的游客务必谨慎,最好穿着长袖衫和长裤 ,使用防蚊喷雾 ,并避免使用蚊子可能“光顾”过的盛水容器。一旦出现疑似寨卡病毒感染症状,需及时向医疗机构报告 。

广东发现寨卡病毒感染病例(内地第二例)的流行病学分析

年2月15日,广东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通报 ,广东省确诊一例输入性寨卡病毒感染病例,这是中国内地第二例寨卡病毒感染病例。以下是对该病例的流行病学分析:患者基本情况 患者信息:男性,28岁 ,广东省江门市人,近年在委内瑞拉经商(该国为寨卡病毒疫情发生国)。

病原学特点 病毒类型:寨卡病毒是一种蚊媒病毒,属于黄病毒科黄病毒属 ,为单股正链RNA病毒 。基因型别:根据基因型别分为非洲型和亚洲型,美洲流行的为亚洲型。病毒抵抗力:寨卡病毒的抵抗力不详,但一般不耐酸、不耐热 ,可通过多种消毒剂及紫外线照射灭活。

病原学 寨卡病毒是一种蚊媒病毒,属于黄病毒科黄病毒属 。 为单股正链RNA病毒,直径4070nm ,有包膜 。 根据基因型别分为非洲型和亚洲型 ,美洲流行的为亚洲型。 对60℃敏感,30分钟可灭活;70%乙醇 、1%次氯酸钠等消毒剂及紫外线照射均可灭活。

流行病学史:发病前14天内在寨卡病毒感染病例报告或流行地区旅行或居住 。(2)临床表现:难以用其他原因解释的发热、皮疹、关节痛或结膜炎等。临床诊断病例:疑似病例且寨卡病毒IgM抗体检测阳性。确诊病例:疑似病例或临床诊断病例经实验室检测符合下列情形之一者:(1)寨卡病毒核酸检测阳性 。

流行病学 传染源:寨卡病毒患者 、隐性感染者和寨卡病毒感染的非灵长类动物。传播途径:主要通过伊蚊叮咬传播。埃及伊蚊为主要传播媒介,白纹伊蚊也可携带该病毒 。亦可通过母婴传播 ,包括宫内感染和分娩时感染。乳汁虽然可检测到寨卡病毒,但尚无感染病例报告。也有报道,寨卡病毒可通过输血和性传播 。

病例监测与早期发现:医疗机构发现疑似病例应及时采样送检 ,并考虑患者的流行病学史。流行病学调查:对相关病例进行个案调查,查明感染来源,评估流行风险。病例搜索:在输入病例或本地感染病例周围搜索可疑病例 。病例管理:急性期病例采取防蚊隔离措施 ,重症病例住院治疗,医疗卫生人员采取标准防护 。

寨卡病毒多在哪个国家

寨卡病毒主要流行于以下国家和地区:南美洲:巴西 、哥伦比亚、玻利维亚、委内瑞拉等国家和地区。中美洲和加勒比地区:包括巴巴多斯 、库拉索岛、多米尼加、厄瓜多尔 、萨尔瓦多、法属圭亚那、瓜德罗普岛 、危地马拉、圭亚那、洪都拉斯 、墨西哥、马提尼克岛、尼加拉瓜 、海地 、圣马丁、巴拿马、苏里南 、美属维尔京群岛等。

可是,2015年5月 ,巴西发现确诊病例以来,目前估计50万至150万人感染,截至2016年1月 ,在非洲、亚洲、美洲和太平洋岛屿上至少45个国家有寨卡病毒传播的证据 ,其中在南美洲有23个国家和地区流行 。2016年1月19日,我国台湾出现1例输入性病例。

在美洲出现了一种虫媒病毒的暴发流行,这种虫媒病毒为寨卡病毒。2014年2月 ,智利在复活节岛发现了寨卡病毒感染的首位本土病例 。截止2016年1月26日,有24个国家和地区有疫情报道,其中22个在美洲 ,目前欧洲多国也有报道,有蔓延全球之势。下面,就让小编为你详细讲解什么是寨卡病毒。

寨卡病毒是一种通过蚊子传播的病毒 ,主要引起较严重的传染性疾病 。它于1947年在乌干达寨卡丛林的恒河猴中被分离出来,并在之后的几十年里在多个国家出现。寨卡病毒主要通过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叮咬传播,这两种蚊子广泛分布在全球各地。

最早的暴发流行记录于2007年 ,发生在西太平洋密克罗尼亚群岛的雅铺岛 。更大规模的流行于2013年至2014年发生在大洋洲的法属波利尼西亚,感染了约32000人。2014年起,寨卡病毒开始在南美洲传播 ,如智利等地出现感染病例。

(2)

猜你喜欢

发表回复

本站作者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物支应的头像
    物支应 2025年10月31日

    我是西蒙号的签约作者“物支应”

  • 物支应
    物支应 2025年10月31日

    本文概览:2016年寨卡病毒疫情的介绍 1、寨卡病毒疫情通过蚊虫叮咬传播,感染后症状与登革热相似,包括发烧、疹子、关节疼痛、肌肉疼痛、头痛和结膜炎(红眼)。寨卡病毒感染者中,只有约20%...

  • 物支应
    用户103108 2025年10月31日

    文章不错《中国寨卡疫情/寨卡病毒在中国有吗》内容很有帮助

联系我们:

邮件:西蒙号@gmail.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